氢能产业

唐山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:2025年,2500台氢车,30座氢站

字号+ 作者:李华 来源:氢燃料电池汽车网 2022-12-21 18:00 点击量()

唐山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发展氢能产业是应对气候变化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、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路径。按照财政部、国家

唐山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

发展氢能产业是应对气候变化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、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路径。按照财政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科学技术部、国家能源局《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》要求,依据《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》《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《唐山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25)》等文件精神,为高质量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,加快推动“五位一体”绿色能源体系建设,促进汽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,引领氢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,特制定本方案。

一、指导思想
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、十九届系列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“三个努力建成”“三个走在前列”重要指示精神,牢固树立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新发展理念,立足实现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,紧紧抓住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推广应用机遇,打造具有唐山特色的氢能产业发展新高地,加快提升产业技术创新与装备制造水平,推进氢能多领域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,打造氢能全产业链,引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朝着高质量、高效率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。

二、发展目标

(一)产业规模显著提升。抢抓京津冀地区氢能产业一体化发展重要机遇,加快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、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落户我市。力争到2023年,引进国内先进企业3-5家,氢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;到2025年,构筑起涵盖燃料电池汽车及车用氢能制、储、运、加全产业链协同的自主研发产业体系,引进国内先进企业8-10家,氢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。

(二)核心技术不断突破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以技术创新促进氢能产业发展。力争到2023年,基本形成涵盖氢能产业全链条的技术研发、检验检测体系。突破电堆、膜电极、催化剂技术,研制制氢、加氢关键设备,突破核心技术。到2025年,基本掌握高效低成本的氢气制取、储运、加注和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,显著降低应用成本。

(三)应用场景持续扩大。在科技创新和产业落地双轮驱动的基础上,持续扩大应用场景。充分利用我市工业副产制氢资源丰富优势条件,打造“两区两线”(迁安市和曹妃甸区两个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,迁曹公路、平青乐公路两条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线)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。力争到2023年,建成加氢站10座(加注能力约10t/d),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数量达到700辆,其中氢燃料电池重卡达到600辆以上,氢燃料电池公交达到70辆以上,环卫车30辆以上,推广1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;到2025年,建成加氢站30座(加注能力约30t/d),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数量力争达到2500辆,其中氢燃料电池重卡达到2000辆以上,氢燃料电池公交达到200辆以上,环卫车90辆,物流车240辆,推广3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。

三、重点措施

(一)大力夯实氢源基础。结合京津冀区域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情况,建立工业副产氢为主、可再生能源制氢为辅的多元化制氢产业体系。2023年前,以迁安市、滦州市为制氢核心,融合古冶区、曹妃甸区、海港开发区、丰南区,辐射丰润区、迁西县,依托我市中溶科技、九江焦化、美锦焦化等化工企业,开展工业副产氢提纯,将焦化企业焦炉煤气高效利用与制氢结合起来,加快扩大氢气产能,促进转型升级、提质增效,满足全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初期的氢气需求。推进低成本、规模化制氢,逐步降低制氢成本。2025年前,积极利用太阳能、风能等可再生能源,开发和发展规模化绿色制氢,支持在非化工园区开展风电制氢、光伏制氢项目,依托大唐国际、国能集团、华润电力、省建投等重点企业在开平区、丰润区、海港开发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。制定和出台制氢产能要求和环保管理方面相应政策,鼓励工业副产氢企业提供稳定氢源。全市所有焦化企业配套建设制氢设施,作为氢源供应基础;全市新增10万千瓦以上光伏项目配套建设制氢工厂,作为区域氢源补充。在稳固氢能供应基础的同时建立健全氢气市场交易机制,制定科学合理的氢气定价机制,激发氢能市场活力、增强内生发展动力。研究制定制氢产业碳排放核算体系,引导制氢产业健康发展,加快形成立足唐山、辐射京津冀地区的北方制氢基地。

(二)搭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场景。积极把握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政策契机,在我市新增及更新中重载卡车领域率先示范推广采购燃料电池汽车,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全市重卡领域的替代。积极支持迁安市、滦州市、迁西县、乐亭县、海港开发区、曹妃甸区、丰润区、古冶区等区域,率先打造中重载燃料电池商用车推广应用示范点。积极拓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领域,逐步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。结合燃料电池重卡、公交车、物流车、特种车辆等商用车运营重点线路和区域,科学有序规划布局加氢站,预留加氢站建设用地空